国歌响起时,这幕我看了三遍

  • 2025-10-29
  • 1

凌晨刷到中超赛场的短视频时,我没想到自己会对着同一帧画面反复回放 —— 当《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突然划破航海体育场的喧嚣,河南队的巴西外援纳萨里奥和加纳前锋阿奇姆彭不约而同地昂首挺胸,跟着旋律一字一句地高唱,神情庄重得仿佛在参与一场神圣的仪式。这一幕我翻来覆去看了至少三遍,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感动,在不同场景里一次次击中人心。

上周重温亚锦赛男团颁奖仪式的录像,同样的震撼再次袭来。印度布巴内斯瓦尔的体育馆里,主办方冗长的表演和混乱的流程让观众昏昏欲睡,直到国歌声骤然响起。刚在决赛中分出胜负的中国队与中国香港队,几乎同时放下手中的鲜花与吉祥物,转身面向五星红旗的方向。镜头扫过领奖台,香港队主教练刘国栋的嘴唇随着歌词开合,队长黄镇廷的眼神紧紧追着上升的国旗,两支队伍的歌声在异国他乡交织成一片暖流。我特意放慢了视频速度,看着他们微微绷紧的下颌线和不自觉收紧的拳头,突然懂得为什么有人说 “这画面比夺冠更动人”—— 胜负在此刻褪去锋芒,只剩下同根同源的赤诚。

beats365,beats365,beats365官方网站,beats365亚洲版官网

最让我动容的,是国庆当天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录像。凌晨三点就挤满人群的广场上,白发老人被子女搀扶着,年轻父母把孩子架在肩头,来自新疆的援疆干部王叔叔举着小国旗,72 岁的河南大爷攥着皱巴巴的国旗等待天明。当军乐团指挥程袁文的指挥棒落下,第一声小号直穿云霄的瞬间,广场上瞬间陷入寂静,随即爆发出整齐的合唱。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比自己还高的国旗,奶声奶气地跟着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几位胸前挂满勋章的退伍老兵挺直腰板敬礼,直到国歌结束,眼眶里的泪水还在打转。我盯着屏幕里朝阳洒在国旗上的光晕,想起烈士纪念日那天,天安门广场上国歌奏响后,从干部群众到民族代表,所有人神情凝重地合唱,歌声里藏着对英烈的追思。

这三个场景在我脑海里反复重叠:外援陌生却真挚的发音、港澳同胞自然流露的认同、普通民众发自肺腑的虔诚,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口音,却在同一首旋律里找到了共鸣。就像 75 年来,从开国大典到港澳回归,从奥运赛场到国庆庆典,这 46 秒的旋律总能瞬间凝聚人心。我第三次回放中超赛场的视频时,注意到弹幕里有人说 “这才是最好的文化交流”,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一幕让人念念不忘 —— 国歌从不是刻板的仪式,而是刻在血脉里的密码,在突然响起的瞬间,所有的尊重、骄傲与牵挂,都会跟着旋律轻轻震颤。

国歌响起时,这幕我看了三遍

那些反复观看的时刻,与其说是沉迷画面,不如说是在确认一种联结。当纳萨里奥跟着唱完最后一句,当香港队与中国队并肩合影,当天安门广场的欢呼声与歌声交织,我总能看见:这旋律里藏着一个民族的过往,也托着所有人的热爱。